第57屆金馬獎頒獎典禮,將於11月21日舉行,而特別獎項「終身成就獎」已於10月24日頒獎予侯孝賢導演,侯孝賢導演是台灣重要的導演之一,分別於1989年、1995年、2015年獲得金馬獎最佳導演獎,並在海外各大影展皆有很好的成績。
提及侯導,最先令人想到的,定是《悲情城市》——第一部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的台灣電影,也是解嚴以來,深刻描述了當時社會局勢,獲得廣大迴響的電影。當年時局動亂不安,電影中有家族的興衰,有小人物的歡喜與悲哀。
徐緩的基調,疏離卻觸動心靈的鏡頭語言,慢慢講一個發生在台灣土地上沉痛而哀傷的故事。這故事不控訴,它客觀冷靜,它空靈詩意,它好像溫和的敘述者,輕聲描述傷口的生成。傷口長且深,鏡頭凝視它,在長長的時間底下,讓情緒流淌過去,去到觀眾那裡。此時共情便產生,同樣份量的寧靜與痛苦便產生,人們就要往心裡去思索,就要向外去發聲。
(圖片來源:電影《悲情城市》截圖)
在那個時代裡,台灣人民長年發不了聲。在《悲情城市》裡,有一位很特別的角色是「老四文清」,文清是喑啞攝影師,他的飾演者是眾所周知的演員梁朝偉。當時因為語言隔閡的關係,侯導修改了「文清」這個角色的設定,將其改為喑啞人,同時也巧妙地隱喻了台灣人「有苦難言」的處境。
(圖片來源:電影《悲情城市》截圖)
梁朝偉在訪談中提及,他對自己在《悲情城市》中的演出並不滿意:「我覺得我太多演戲的痕跡在裡面……不自然……太多技巧。」然而,梁朝偉的母親觀看《悲情城市》時哭得十分傷心,因為文清使她想起了梁朝偉現實中某些時刻的樣子。[1]
由此可見,侯導在拍攝過程中,致力於帶出演員最自然的模樣,使得觀眾看不出「演」的痕跡。侯孝賢導演在現場給演員講戲,並讓演員盡量地不依靠劇本去發揮,當時擔任男主角的陳松勇也因為其自然的演技,榮獲第26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。
侯孝賢曾說:「我覺得總有一天電影應該拍成這個樣子:平易,非常簡單,所有的人都能看。但是看得深的人可以看得很深,非常深邃。」
他的電影總是充滿人文關懷,是慈悲的。
1989年《悲情城市》上映,同年,日本的一位大導演當時尚未成名,甚至還不是導演,僅僅是懷抱著夢想,一面工作,一面完成電影企劃,此企劃卻始乏人問津的年輕人,他便是——是枝裕和導演。
是枝導演曾說過:「我覺得如果沒有真的認識侯導的話,我現在可能不見得會成為一個電影導演。」
至於是枝裕和導演是如何受到侯導影響,又如何走出自己的風格的?下一回將從是枝裕和導演的第一部長篇作品《幻之光》說起。
Comments